难忘——在山传的那三年
谭炎楠
一转眼已经毕业工作快四年了,感慨时光飞逝的同时,也深深地感恩自己的母校,在母校三年的学习教会了我很多,在工作中尤其体现了出来,很多当年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都能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使用,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些都离不开母校对我的栽培。每次路过母校门口,总忍不住停下车来,静静地站在门口,回想那令人难忘的大学生活......
2010年,经过高考的“洗礼”,我步入了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的大门,进入编播系播音与主持专业,之前自己曾无数次的设想过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刚步入大学,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自己仿佛也充满了能量,觉得终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中去了。对播音专业的同学来说,最难忘的应该就是小操场的那一排大杨树了吧,每天清晨,围绕小操场一圈,总能看到播音专业同学的身影,更能听到他们的声音:“阿毛~阿毛~”、“八百标兵奔北坡...”、“嘿~哈~嘿~哈~”......第一学年播音发声、普通话语音等专业基础的学习让我们仿佛都回到了襁褓中,重新开始“咿呀学语”,虽然辛苦,但我们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了。更难忘的还有形体语言的学习,且不说爬楼梯上八楼有多“痛苦”,开肩、开胯更是我们的“噩梦”,然而一个学年的学习下来,让我们僵硬的身体变得柔软,也让我们行动间更有了气质与气场。总而言之,第一学年的学习下来,感觉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年,我还参加了系里和学院组织的辩论赛,从场下准备到上场比赛,从代表班级夺得编播系辩论赛亚军,到后来作为队长代表编播系夺得学院辩论赛冠军,那段时间的忙碌充实了自己,更关键的是通过辩论赛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那种情谊就像战场上的战友一样,直到现在我们几个小聚,还经常提起那段难忘的时光。
2011年,我们大二了,开始了更为深入的系统学习,播音创作、即兴口语等课程的学习让我们的专业技能得以深化,对有声语言的创作也充满了兴趣。创作课上,老师总是让我们尝试各种各样的稿件,一开始总是觉得不得法,怎么都找不到那个感觉,随着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对“内三外四”的运用逐渐熟练,各种稿件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这一年,我们还学了一年的表演课,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的无实物表演从“一塌糊涂”到“有模有样”,命题表演与即兴表演也逐渐进步,真正做到了“解放天性”。这一年,我们还开设了电视摄像课,在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了摄像机,通过对摄像基础的学习,让我们播音专业的同学也能站在摄像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一点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采访当中我多次运用所学知识,在出境报道中通过与摄像老师的沟通,自己主动参与了镜头语言的设计,好多个出境报道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表扬。能够在大学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那天起我就坚定了入党的信念,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我从共青团员变成了共产党员,圆了我多年的梦,自己在思想上的进步与母校一直以来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当时在母校参加过的党课学习与小组讨论至今难忘。
2012年,我们步入大三,专业的学习更为细化,电视节目主持、新闻播音等专业技能的学习让我们掌握了许多将来在工作时必备的技能,演播室的使用,灯光的使用,话筒的使用等等,每次课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总是喜滋滋的,每次被老师批评心里总暗暗的给自己打气,下一次一定要做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逐渐专业,在镜头前与话筒前的状态也越来越自如。这一年,是学校迎评升本的关键年,虽然我们即将毕业,但是每位同学都积极投身本科院校的建设中,努力配合学校迎评工作,严以律己,以主人翁的姿态成功接受了考察组的考评,后来,我们还把这段难忘的时期写进了我们毕业汇演的配音节目中,用一种调侃的方式把这段特殊的时期永恒的留在了我们大学的回忆里。汇报演出的那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节目,指导老师也在严格把控每一个节目的质量,为了呈现那场晚会,每个人都竭尽全力,永远不忘那个夜晚,当《干杯》的音乐响起,当我们所有人手拉手走上舞台,那一刻,我们留下的是幸福与感激的眼泪,为我们在一起相聚的这三年感到幸福,感激着每一位孜孜不倦给予我们谆谆教诲的师长......
2013年,我们毕业了,看着手里毕业证书上大大的“山西传媒学院毕业证书”的字样,我们颇感自豪,大学三年,我们这一届全体同学参与并见证了学院由专科到本科的全部过程,就这样,我们成了山西传媒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
有人说,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深表赞同,更深有体会。三年的大学生活,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慨。这三年,我们从外行逐渐变成了内行,从简单的兴趣爱好者逐渐变成了专业者,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是母校让我们完成了彻底的蜕变。作为山西传媒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自豪,我们骄傲,如今,我们努力奋斗在全国各地的传媒一线,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的传媒界同行传递着这样一个坚强有力的声音——我们是山传人!